<tt id="jtps9"><span id="jtps9"></span></tt>
    1. <rp id="jtps9"></rp>
      <tt id="jtps9"><span id="jtps9"></span></tt>

      登陸  |  注冊      您好,歡迎來到湖南海外旅游!       微信
          微博
      你現在所在的位置: 首頁 > 攻略 > 行走中的巴爾干

      行走中的巴爾干

      作者: 劉強 發表于:2018/1/5|瀏覽數:69443

             我們這次在巴爾干地區前后9天,期間反復出入塞爾維亞、波黑、黑山、克羅地亞、斯洛文尼亞等國,不僅飽覽自然美景,更饕餮文化藝術盛宴,謀殺了成千上萬張“菲林”,受益匪淺感慨良多。


          巴爾干,出自土耳其語,意即山脈。半島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,包括阿爾巴尼亞、波黑、保加利亞、希臘、馬其頓的全部國土和塞爾維亞、黑山、克羅地亞、斯洛文尼亞等8國的部分領土。公元前2世紀后,先后被羅馬、拜占庭、阿瓦爾、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統治。


          我們走過的巴爾干,眼見的巴爾干,美景不斷,驚喜連連,異國風情濃郁,美得叫人心疼的自然、人文景觀,印象最深的當屬塞爾維亞木頭村、波黑薩拉熱窩鳥瞰、莫斯塔爾古城的古橋、黑山布德瓦美麗的沙灘、科托爾峽灣美若畫卷的海水、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壯美的觀景平臺、扎達爾海風琴的鳴唱、十六湖的水。



             然而,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沒有平靜過。戰爭的惡魔久久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肆虐。從2世紀起,羅馬、拜占庭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為了爭奪這塊土地,長期進行殘酷的爭戰。19世紀開始,俄、英、法、奧更是在該地區進行激烈爭斗,以致后來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。時至20世紀90年代,克羅地亞戰爭、波黑戰爭、科索沃戰爭,戰爭破壞的不僅僅是地表及其附著物,更破壞了這塊土地上居住人民心里的美好,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。
          
            巴爾干之行,我們看得最多的是老城、教堂(清真寺)、宮殿、城堡(墻),予我們銘心的藝術震撼,也讓我們刻骨感受到血與火的殘酷。城堡,血與火的產物,代表戰爭;教堂,真善的象征,救人和自救的所在,倡導寬恕、愛人。它們怎能共處?內里深意,我沒有研究不敢妄言,你也只有來了才能體會到這種感受。

             城堡,大多建在山上,石墻高聳,戒備森嚴。每當我走進堅固、陰森的中世紀城堡,內心五味陳雜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,宮闕萬間都是始于底層血汗。我們走過的地方,凡有村落就有教堂,城鎮更不止一座。

             當然,宗教鼎盛必然傳教場所發達。我國曾有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”,但我們國家的寺廟多在深山老林,所以又有“自古名山僧占多”的說法。而歐美教堂多在人煙稠密處,建筑輝煌,裝飾精美,極盡奢華,尤其是哥特式尖頂,頓使人覺得自己渺小。身置教堂,仰望高深的穹頂,不由自主虔心向主。


            期并不受統治者待見,尤其是基督教,創始人耶穌及其追隨者慘遭迫害。羅馬皇帝及其代理人瘋狂殺戮傳教、信教人士。前天我們在戴克里先皇宮邊的教堂地下室,看到了克羅地亞地區最后一個被迫害至死的女信徒——瑪利亞圣女,她的塑像前面,是一個深深的水牢。
           
            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,基督教合法化并且日益壯大至政教合一后,對那些不信本教人士的迫害,毫不亞于當年對基督教徒的迫害,甚至不惜發動一次次宗教戰爭!
           
           行走巴爾干,昔日的血與火同眼前的美景與安逸,讓我心有感觸,無法忘懷。巴爾干,給我的絕不僅僅是一段行走,更多的是心靈的沐浴。


      相關游記

      海外旅游
      特賣產品
      九鼎彩票